2011.02.12  星期六


去龍山寺之後順便去剝皮寮走一走  看一看老街


剥皮寮大都為日劇時代巴洛克式的老建築


走在那裡會有身處在鹿港的錯覺~


一府二鹿三艋舺  一樣都是在那個時代興盛的地區


古代這裡也曾經繁華一時呀~~~~而今人事己非


只剩下房屋瓦舍供後人參考及懷念


現在因為政府的規劃  把整個地區完善的保存下來


經過六年的重新整理  近期已經開放遊客進去參觀


剥皮寮老街可謂是代表艋舺最有歷吏特色的一條街了


剥皮寮的由來:


清代嘉慶時代,此地地名為「福皮藔」,道光中期至清末,老街被稱為「福地藔街」,日據時代則稱「北皮藔街」,「剝皮寮」一詞是台灣光復後才出現的俗稱,而沿用至今。為何稱為「剝皮寮」呢?眾說紛紜,有人認為是因清代淡水河上游砍伐的樹木,以及由福建福州進口的杉材運抵艋舺後,在此地進行剝皮,所以被稱為「剝皮寮」。也有人認為,「剝皮」是剝獸皮,是因昔日在此地有宰殺動物製造皮革的產業。學者考究「剝皮」地名,則認為「剝皮」與「北皮」台語同音,應是由前者衍生而來的。至於起源為何,已難考證,而沒有定論。 「福皮藔」的地名,初見於嘉慶4年(1799)的店屋買賣契約,足以見證剝皮寮老街的悠久歷史。




剥皮寮區



很有味道的街道



老街很狹小



牆上有彩繪吔



太有趣了  鹼蛋超人拉二胡呀



唐唐有點閙脾氣的臭著臉



原子小金剛騎鐵馬~哈



可愛的福祿壽注音  這張是唐唐拍的



很有古早味的感覺




這張很像在鹿港的老街



古代的西服店招牌



來逛的有好多都是年輕人



還有日劇時代的日文招牌 



好懷念小時候的街道呀



還有黃昏的故鄉電影招牌  用畫的呢



以前這麼狹小的街道車子應該進不來吧



送貨上門喔~



我喜歡這張  腳好長~  小明你拍照進步了啦 



逛一逛又走去華西街



可惜的是都還没開  有點没落的感覺....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jcjj08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